logo
關於教育不平等
TFT 的看見
十年影響力
我們的故事
Q&A
十週年影響力摘要 SUMMARY OF 10 YEARS IMPACT Teach for taiwan 10th anniversary
kv2_balloon
程度相差
6 個年級
section1_1_right
section1_1_line
尤其在偏遠地區的挑戰更為複雜
在台灣,同一年級中,成績較好的 10% 學生與較差的 10% 學生之間有六個年級的學力差距,就像同一班上有國中和小學程度的孩子,後者常面臨跟不上的挑戰
。此現象在偏遠地區
更顯嚴峻,孩子除了學習表現外,在學習動機、自信心等都相較都市地區薄弱
關於教育不平等
Educational Inequity
教育不平等,
影響同齡不同背景孩子學習落差
尤其在偏遠地區的挑戰更為複雜
在台灣,同一年級中,成績較好的 10% 學生與較差的 10% 學生之間有六個年級的學力差距,就像同一班上有國中和小學程度的孩子,後者常面臨跟不上的挑戰
。此現象在偏遠地區
更顯嚴峻,孩子除了學習表現外,在學習動機、自信心等都相較都市地區薄弱
section2_1_round
section2_1_round4
section2_1_round3
section2_1_round2
section2_1_round1
section2_arrow_loop
section2_2_book
高需求地區
的教育挑戰
section2_2_left
輸入
缺乏適切穩定資源投入教育生態系
section2_2_right
輸出
難以突破現況找到新的可能性
section2_3_round_red
培力
多元人才
串連教育
生態系
section2_3_left
section2_3_right
投入
參與
section2_4_arrow_loop
section2_4_round
人才賦能學生,也成為學校社區的資源和支持
協力與生態系夥伴推動系統性轉化
人才投入教育生態系長期發展,擴大 TFT 網絡集體影響力
帶動大眾對教育不平等的關注投入,開創更多可能
TFT 的看見
Perspective
TFT 如何拆解和回應
問題背後的問題?
section2_1_round
section2_1_round4
section2_1_round3
section2_1_round2
section2_1_round1
section2_arrow_loop
section2_2_book
高需求地區
的教育挑戰
section2_2_left
輸入
缺乏適切穩定資源投入教育生態系
section2_2_right
輸出
難以突破現況找到新的可能性
section2_3_round_red
培力
多元人才
串連教育
生態系
section2_3_left
section2_3_right
投入
參與
section2_4_arrow_loop
section2_4_round
人才賦能學生,也成為學校社區的資源和支持
協力與生態系夥伴推動系統性轉化
人才投入教育生態系長期發展,擴大 TFT 網絡集體影響力
帶動大眾對教育不平等的關注投入,開創更多可能
教育不平等,其實是「社會不平等」問題的縮影
除了教育資源不均等外,教育不平等的挑戰受層層因素彼此連帶影響,孩子需面臨從學校、社區與社會等多元面向的不利因素。
section2_1_round
section2_arrow_loop
section2_2_book
高需求地區
的教育挑戰
section2_2_left
輸入
缺乏適切穩定資源投入教育生態系
section2_2_right
輸入
難以突破現況找到新的可能性
這是一個橫跨孩子、學校、
社區、社會的系統性挑戰
面對複雜的系統性問題,利害關係人間若沒有好好地理解、協作,並且個別化回應在地需求,高需求地區的教育挑戰容易陷入難以突破現況的循環。
section2_3_round_red
培力
多元人才
串連教育
生態系
section2_3_left
section2_3_right
投入
參與
section2_arrow_loop
section2_2_left
輸入
缺乏適切穩定資源投入教育生態系
section2_2_right
輸入
難以突破現況找到新的可能性
回應系統性挑戰,
「人」是最關鍵的角色
「TFT 計畫」招募跨領域人才,在高需求地區的國小擔任兩年教師,與孩子、學校、社區和社會共同應對挑戰。長期而言,期待完成計畫的校友,成為促進教育平權的領導者。同時,TFT 也主動串聯教育生態系的多元夥伴,共同發掘回應教育平權的創新可能。
section2_4_arrow_loop
section2_4_round
section2_3_round_red
培力
多元人才
串連教育
生態系
section2_3_left
section2_3_right
人才賦能學生,也成為學校社區的資源和支持
協力與生態系夥伴推動系統性轉化
人才投入教育生態系長期發展,擴大 TFT 網絡集體影響力
帶動大眾對教育不平等的關注投入,開創更多可能
以「人」為核心,
創造多元方式回應教育不平等
十年來,TFT與學校一起培育超過 350 位現場教師,也與生態系夥伴合作,共同應對各種學習挑戰,如:培育跨校初任教師、轉型老舊校舍為教育創新基地、連結企業資源創造學習機會等。此外,更以投資創業或接軌就業的形式,支持超過 250 位校友,持續在教育生態系中發揮正向影響力。
以「人」為核心,
創造多元方式回應教育不平等
十年來,TFT與學校一起培育超過 350 位現場教師,也與生態系夥伴合作,共同應對各種學習挑戰,如:培育跨校初任教師、轉型老舊校舍為教育創新基地、連結企業資源創造學習機會等。此外,更以投資創業或接軌就業的形式,支持超過 250 位校友,持續在教育生態系中發揮正向影響力。
我們如何看待影響力?
How Do We Think About Impact?
section2_5_people
人的改變
彼得杜拉克曾說:「非營利組織的經營成果展現於人的改變上。」成立第一年起,TFT 就投入資源於研究追蹤,探討和驗證對不同群體產生的影響。
section2_5_downarrow
孩子
學校
社區
社會
section2_5_city
關鍵規模
十年來,TFT 持續透過跨域串連和協力,以能夠影響「10%」的關鍵規模
為指標,期許更接近讓每位孩子擁有優質教育和自我發展機會的願景。
section2_5_downarrow
屏東
花蓮・台東
雲林・嘉義・台南
苗栗・彰化・南投
十年影響力
Impact
十年來,
累積服務超過 6,900 位孩子
孩子的學習與成長,是 TFT 最在意的核心
TFT 內部長期追蹤顯示,計畫成員的投入,能夠有效培養孩子自信心、恆毅力和自我效能等非認知能力,並且習得其年齡應具備的核心素養與關鍵學習能力,進而提升學習展現,縮小與都市孩子差距,開拓其未來成長的可能性。
六大非認知能力提升
基本學力提升,縮短城鄉差距
section3_1_line
社會覺察
會在意其他人
的感受
成長思維
遇到困難會更
努力完成
自我管理
會把該做的事
確實完成
恆毅力
面對挑戰能堅
持不放棄
自我效能
有信心面對
並處理問題
情緒管理
可以控制自己
的情緒
與合作學校協力共育人才,回應孩子多元的學習需求
十年來,TFT 合作學校數增長到合作地區高需求學校總數的 10%,達到帶動系統性影響的關鍵規模,與近百位學校領導人和千名現場老師共同為孩子的學習和成長努力。超過 90% 的合作滿意度以及外部研究顯示,TFT 的參與有助於同校老師的學習,共同打造符合孩子需求的學習環境。
section3_2_left
section3_2_arrow_right
section3_2_arrow_down
與現場共育人才,並串連教育生態系
firework_m
section3_2_school_yellow
section3_2_school_red
section3_2_school_red
2014
年|
8
歷年累積合作學校數量
firework_d
section3_3_line.png
不限於 TFT 計畫,帶動超過 45 萬人次,以不同形式關注或參與教育不平等議題
草創期
預備期
成長期
2013-2015
累積總影響人次 3 萬+
2016-2018
累積總影響人次 15 萬+
2019-2023
累積總影響人次 45 萬+
穩定組織及 TFT 計畫模式,以招募和培育人才至高需求地區擔任二年國小教師為核心。
累積總影響人次 3 萬+
優化 TFT 計畫,並建構更完整的培育機制。同時透過更大規模的大眾倡議和青年人才培育,擴大「教育不平等」議題的影響對象和場域,成功帶動更多青年人才投入。
累積總影響人次 15 萬+
擴大人才培育系統,從在地教師增能到高中生賦能;更串連生態系夥伴和校友,深化在地影響力,從學校內的學生,延伸到社區中有學習需求的孩子,共同打造更完整的教育支持網絡。
累積總影響人次 45 萬+
section3_3_chart1_d
section3_3_chart2_d
section3_3_chart3_d
section3_3_chart1_m
section3_3_chart2_m
section3_3_chart3_m
section3_4_people
十年來,TFT 以「人」
為帶動和衡量改變的核心,
逐步朝有利於更長期促進
教育平權的「關鍵規模」前行
section3_4_demo1
section3_taiwan_outlined
section3_6_area0
section3_6_area1
section3_6_area2
section3_6_area3
section3_8_allline2
section3_8_button1_2
section3_8_button1
跨域串連
section3_8_button1_line
section3_8_button1_pic1
section3_8_arrow
與均一教育平台和誠致教育基金會共同成立「Education CoLab 教育創新合作社」,匯集人才與科技、場域等資源協力促進教育均等。
section3_8_button1_pic2
section3_8_arrow
累積連結超過 100 間企業與民間單位投入回應教育現場需求,例如:國泰金控、台積電、Google、Dell、Nike、Ford 等。
section3_8_button2_2
section3_8_button2
政策對話
section3_8_button2_line
section3_8_button2_pic1
section3_8_arrow
與專家學者協力向政府和立法夥伴分享教育觀點、舉辦教育政策論壇等,將偏遠地區現場經驗回饋給多元利害關係人。
section3_8_button3_2
section3_8_button3
公私協力
section3_8_button3_line
section3_8_button3_pic1
section3_8_arrow
與屏東縣府、國家發展委員會、在地學校社區合作,活化車城鄉閒置校舍,並串連教育資源,打造縣內首座教育創新基地。
section3_8_button3_pic2
section3_8_arrow
與屏東縣教育處、大光國小、均一教育平台合作跨校教師研習,影響屏南半島近 50% 國小及教師增能學習。
section3_8_button3_pic3
section3_8_arrow
參與中研院社會所「COVID-19 對台灣社會之影響」研究,協助蒐集現場教師在疫情間的觀察與經驗,作為相關政策的實證參考。
section3_8_button3_pic4
section3_8_arrow
協辦教育部青年署「青年好政 Let's Talk」公民審議系列活動,提升青年對台灣教育不平等議題的認識與討論。
section3_8_button2_pic5
section3_8_arrow
與教育部、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系合作偏鄉師培碩士專班,共同培育和導流跨領域人才,以正式教師身份投入教育工作。
section3_4_grass1
section3_4_grass2
section3_4_grass3
走入最需要的地方,與教育生態系一起支持孩子的學習和在地教育發展
TFT 合作區域,主要分布於屏東、花東、雲嘉南三大區域,共 9 個縣市,涵蓋了台灣偏鄉國小比例最高的幾個地區。十年來,我們於台南、雲林、屏東與花蓮 4 個縣市,合作超過七年以上,完整回應孩子從小一到小六的學習需求。
屏東
花蓮・台東
雲林・嘉義・台南
苗栗・彰化・南投
section3_6_area0
section3_6_area1
section3_6_area2
section3_6_area3
屏東
section3_6_area_line
與縣府、國家發展委員會、在地合作,創立「屏東教育創新基地」,匯聚恆春半島教育創新能量
透過夏季明日學校營隊,與在地學校合作,支持學生假期間多元學習
與縣府、學校、教育創新單位合作,辦理在地教師增能課程,增進屏南地區教師支持資源
section3_6_area_round
18
累積合作學校數
section3_6_area_round
15%
佔該地區高需求學校比例
section3_6_area_round
2千人+
累積服務學生數
屏東
section3_6_area_line
section3_6_area_round
18
累積合作學校數
section3_6_area_round
15%
佔該地區高需求學校比例
section3_6_area_round
2千人+
累積服務學生數
與縣府、國家發展委員會、在地合作,創立「屏東教育創新基地」,匯聚恆春半島教育創新能量
透過夏季明日學校營隊,與在地學校合作,支持學生假期間多元學習
與縣府、學校、教育創新單位合作,辦理在地教師增能課程,增進屏南地區教師支持資源
flicking-arrow-prev
flicking-arrow-next
與生態系夥伴共同促成從學校、社區擴及到社會的長期影響力
「TFT 是一個具有強烈研究意識的NGO,『教育人力資源重分配』並不是它唯一的目標。

除了為社會提供教育服務之外,TFT同時在內部成立研究追蹤組,希望透過與學術界的合作來評估其運作成效。

若能藉由累積實踐經驗及統整研究成果,進一步形成具體的教育政策建議,則是最終理想。」
—國立臺北大學社會學系教授,陳婉琪
人才動能不止於教育,同時帶動社會創新
「TFT 有兩個 ecosystem,一是教育,另外一個是社會創新。」
-TFT 董事、電通集團企業永續發展合夥人,王馥蓓
回應偏遠地區的教師需求只是起點,十年來,TFT 校友如同種子般散落在各地,與教育生態系夥伴合力,持續為 SDG4 優質教育和其他社會永續目標而努力。
section3_9_pic1
TFT 校友發展路徑
section3_9_pic2_d
section3_9_pic2_m
現場教師|
高需求或一般地區教師
永續發展與創新|
投入永續和教育創新,以及相關創業
多元發展|
一般企業任職、持續進修或其他多元發展
公共政策與地方串連|
政府相關部會從事研究或執行者、NGO 政策倡議組織工作者
學校領導團隊|
校長、代理校長、處室主任、教學領導團隊成員
我們的故事
TFT Stories
孩子 Children
因為老師,我想成為更好的自己
70%+
孩子具備基本學力
section4_1_arrow_up
孩子自我效能感顯著提升
「因為老師,我喜歡上了現在的自己,在老師身上,看到我想成為的樣子。」
—第一屆 TFT 校友蘇文羚學生,若安
「只要想到以前老師都很溫和地對我們,就會覺得發脾氣好像沒有什麼必要。」
-第一屆 TFT 校友黃孟熙學生,鈞翔
「上數學課的時候,我不相信自己可以算對。但在老師的鼓勵下,讓我願意去嘗試自己算,結果我發現自己真的可以。謝謝這些年陪我長大的每位老師,因為你們讓我變成更好的人,我會更努力成為理想中的自己。」
-國小六年被超過 10 位 TFT 計畫成員教過的學生,阿樂
過去在國外研究中看見的好老師帶給學生的長期影響
,如今在第一屆 TFT 計畫校友教過的學生身上被驗證了。

第一屆 TFT 校友文羚、孟熙帶過的學生若安、鈞翔已經大二了,也正一步步往自己想要的樣子和生活邁進。問他們當初和文羚老師或是孟熙老師的相處,都能聽見兩位老師的影響。

若安分享,文羚老師讓自己更有自信,從班上不講話的孩子,到現在能主持大學的系上活動;而鈞翔則提起當年孟熙老師陪自己準備英文演講比賽的過程,從老師身上學到了在團隊中保持溫柔的精神。

另一方面,也不乏國小六年被 10 多位 TFT 計畫校友所環繞教導的孩子,阿樂便是一例。他笑談著自己原本是喜歡發脾氣、很排斥數學的小孩,就這樣在一屆又一屆的計畫校友、以及身旁其他大人的陪伴之下,漸漸地學會情緒管理,成為學弟妹眼中的好學長,在面對數學題目時,也願意提筆先試著算算看;最後,阿樂也期許自己,要好好努力,成為理想中的大人。
真心話
暖故事
孩子 Children
優質教育從來都不只在教室內
section4_1_pic2
section4_1_pic2_m
150+
屏南地區孩子參與夏季明日學校
99%
家長滿意且願意讓孩子再次參與活動
「我真的好感謝 TFT!我的大女兒今年要升高一,他學習的翻轉就是因為小六時在恆春國小碰到 TFT 老師,讓他開始喜歡學習,讓她到國中一路進步到前 10 名,今年剛考上屏女!」
-第五屆 TFT 校友學生家長
「前陣子一聽到是 TFT 舉辦的暑期營隊,立刻就幫小女兒報名,我知道這營隊一定會超棒的!小女兒從一開始因為跨校害羞,到最後會分享她學了什麼,也看到她主動照顧比她還小的小朋友!」
-2023 年夏季明日學校參與學員家長
「我真的覺得 TFT 太棒,我自己也有教英文,我看到女兒深受 TFT 老師的改變,甚至都曾想說要去申請報名 TFT 計畫!」
-2023 年夏季明日學校參與學員家長
自 2021 年的夏天,TFT 為了迅速回應疫情「停課不停學」對孩子造成的影響,開始培育大學服務隊,對接合作學校的孩子,展開五週在線上一對一陪伴的旅程。希望藉由「夏日陪伴計畫」,彌補偏遠地區孩子們因暑假期間,缺乏學校端的支持,因而導致學力退步的現況,這個計劃在當時獲得廣大迴響。

2023 年初,TFT 更進一步招募來自各地的大學生,經過一學期的培育,包含團隊默契建立、一對一在地教師督導,以及專題式學習教學法(Project-Based Learning,PBL)演練,終於在暑假期間到屏南地區投入為期六週的「夏季明日學校」,培養領導力、品格力、數位力和文化力,讓孩子在長假期間,仍然保有學習的刺激與成長。

TFT對於優質教育的想像與期待,從來都不只侷限於教室內,也不縮限於合作學校中。透過一次又一次串連青年、在地學校和專業老師,TFT 將影響力延伸到學校外與學期結束後,不論是否為合作學校的學生都能獲益,孩子們在炎夏一期一會,他們的蛻變,也不只在老師眼中,更在家長心中。
真心話
暖故事
學校 Schools
小校危機因眾人努力成了轉機
section4_1_pic3
section4_1_pic3_m
99%
合作學校願意持續為共同願景努力
99%
合作學校滿意與TFT的合作
「TFT 的老師能夠把自己所有能夠貢獻的都貢獻在孩子和學校,所以不是只有我被感動,就是連我們的家長也都是。」
-雲林拯民國小校長,林郁杏
「我來華南到現在八年時間一直跟 TFT 老師同在,對我來說 TFT 跟華南就是密不可分的,我也無法想像把 TFT 從華南移開會變成什麼樣子。」
-雲林華南國小教導主任,楊惠寧
和 TFT 合作第八年的雲林華南國小,原先僅是為了解決學校師資問題引進 TFT 計畫成員,卻因此,本來孤軍奮戰的偏遠學校,找到了並肩作戰的好友,一起將危機化為轉機。

當時華南國小所處的社區,面臨著人口老化和青年外流的結構性問題,學生也陸續流失。但隨著前後八位 TFT 老師一個接著一個投入,與校長、主任、家長並肩前行,一同探索如何更優質地培育孩子,華南國小逐步建立教學品質的口碑,漸漸地由「弱勢」學校蛻變成在地口碑熱烈的熱門學校。

另一個類似的「危機」也發生在雲林拯民國小。該校原本面臨廢校危機,由誠致基金會主持轉型為 KIST 公辦民營學校後,原在校之老師全數離開,但因為有 10 位平均年齡 27 歲、願意看見問題、解決問題的 TFT 校友與計畫成員的加入,將危機扭轉為創新的轉機,藉由積極創造與家長的正向連結,親師共同帶給孩子「學習力」和「品格力」;透過嚴謹的課程設計、融入科技的個人化教學,讓孩子在充滿正向期許的氛圍中,找到自己的學習步調。創辦一年後,學生人數由 19 位提升到 91 位,一個原本凋零的社區,因為一間學校的活化,而重新找回生命力。
真心話
暖故事
學校 Schools
在教育現場,我們互相照映
section4_1_pic4
section4_1_pic4_m
75+
各地資深教師一同支持人才
80%
孩子認為老師讓學習變好玩
「我常常覺得不是我來幫他們,而是他們讓我更有價值,這兩年的時間不僅他自己改變,甚至是我們這些 mentor,我們相互影響。」
-現任國小教師、 TFT 資深現場督導, 陳權滿
「我覺得 TFT 其實培訓不只是老師個人而已,那種感覺是想要促成一股改變社會力量,我覺得可以看得到溫暖跟希望!」
-現任國小教師、TFT 資深現場督導,楊雅芬
「要燃起柴火,需要不一樣的木頭。如果只有濕木頭,火點不起來;如果只有乾木頭,一下就燒光了。」在南投服務的 Nieqo 老師如此形容 TFT 計畫成員和合作學校的夥伴關係。柴火的譬喻中,「乾木頭」很像 TFT 計畫成員在學校的角色——乘載使命、充滿熱情、非常努力,但有些先天限制,例如經驗不足、非教育本科;多元專業帶來的豐富視野,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就是外行,必須透過和經驗豐富、理解現場脈絡的資深老師相互激盪與提點,才能在學校成為一個好團隊。

退休校長洪春滿回憶起與第五屆 TFT 校友林慧青的相處——慧青剛到服務學校時,春滿校長總會坐在教室後觀課,並在課堂結束後給予建議;慧青雖會想辦法嘗試但常常不如預期,只好一再調整,有衝勁的她總是說:「我今晚一定要想清楚做不好的癥結點在哪,明天不要出現這個問題!」於是,原有4位學習障礙、9 位疑似情緒障礙學生的班級,在慧青盡力提供合適學生的學習策略和教學方法,以及春滿校長和其他學校夥伴協力後,兩年計畫結束時,全班只剩 1 位學習障礙生。

服務第一學期便獲得花蓮縣教師認真教學獎勵的第六屆 TFT 校友陳映璇,也經歷過如此不斷反思與調整自己的歷程。為了回應每位孩子不同的學習速度與需求,映璇除了請益曾帶領過同一群學生的第四屆 TFT 校友鍾定瑜以外,也透過 TFT 督導資源不斷練習討論課程設計。映璇的教學逐漸獲得學校和同校老師的肯定,更於入校第一個學期後獲得花蓮縣教師認真教學獎勵。

慧青和映璇的故事不是特例,而是多數計畫成員的共同經驗,我們帶著「沒有問題學生,只有被問題圍繞的學生」的相信與每個孩子相遇。在自身的熱忱和信念基礎,以及場域前輩帶領下,逐漸精進的教學能力,還有與 TFT 夥伴的傳承滋養,在一個個教室裡與不同的生命交會。不是誰改變了誰,而是多向度的生命交融,如泰戈爾《用生命影響生命》這首詩所言——「把自己活成一道光, 因爲你不知道, 誰會藉着你的光, 走出了黑暗。」在教育現場,我們互相照映。
真心話
暖故事
社區 Community
與體制協力創新,是 TFT 不變的堅持
section4_1_pic5
section4_1_pic5_m
40+
校友就讀偏鄉師培碩士專班
1,300+
參與屏東基地活動
「TFT 將近 10 年來為屏東培育近 100 位跨域人才,更提供教育人才專業培育,致力於縮小教育城鄉差距。這場因教育而起的地方創生旋風,從屏東恆春半島吹向全台灣,更要翻轉偏鄉教育不平等,謝謝他們沒有被落山風吹走,反而越吹越茁壯!」
-屏東縣長,周春米(節錄自縣長 Facebook 專頁)
「當我們沒有基地這樣一個跨網絡的連結、串連起行動者時,我們就會變成每個人都懷抱著問題、卻找不到解方的狀況。」
-屏東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副教授 王慧蘭
「看見及肯定 TFT 培育系統與浸潤式歷程,而與 TFT 展開合作,期待校友兩年實務經驗後,透過偏鄉師培實驗計畫取得正式老師身份,持續在教育系統帶領改變。」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系教授,林偉文
我們透過一次次與體制的合作,共同打造更涵融和多元的教育生態系。例如 2016 年開始與教育部、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系合作「偏鄉地區國民小學師資培育實驗計畫」,加速導流跨領域人才,以正式教師身份持續投入教育工作。

在恆春這座因交通不便導致教育資源與師資不穩的半島上,因著屏東縣政府協力支持,TFT 找到了車城國小溫泉分校的閒置教學大樓,改造成「教育創新基地」,將「教育孩子的學校」轉化為「匯聚地方教育夥伴的學校」。

2022 年開始正式營運的屏東教育創新基地,是屏東第一個「學校轉型為學校」的空間轉型案例,也成為屏南地區培育教育人才與資源連結的共同空間,例如,透過與政府和學校的合作,我們將「浸潤式的培育系統」帶到屏東,與大光國小合作精進計畫,透過跨校研習,協助體制內的非 TFT 教師熟悉科技融入教學、非認知能力等多元、創新概念,讓不同學校的老師也能在這裡找到志同道合的夥伴,討論各自面對的挑戰和成長。

期待來自邊陲的創新串聯成綿密的網絡,我們便有機會讓更多孩子享有優質的教育,教育不平等這個系統性也將有被鬆動的可能。
真心話
暖故事
社會 Society
一個人走得快,但一群人走得遠
section4_1_pic6
section4_1_pic6_m
90%+
校友相信自己能夠影響教育不平等
80%+
校友目前仍在廣義之教育領域工作或學習
「TFT 不只把我們當老師送過去,還把我們當成人才培育。計畫兩年都在培養如何從自我領導到領導他人,培養當責、相互合作。」
「TFT 計畫不只是當老師,更可以老師的角色更深入了解我很在意的鄉村議題。」
-嘉義光榮國小教導主任,湯燕箏(第三屆 TFT 校友)
「我們每個人結束後都持續發揮影響力;不是因為我們是 TFT 校友才做到這件事 ,而是 TFT 把這群本來就具備這些特質的人聚在一起。」
-禮德旭創辦人,趙廷軒(第四屆 TFT 校友)
從計畫成員到成為校友,這些種子在不同環境中播下,透過結合彼此的力量,正在共同創造教育改變的持久影響。

嘉義光榮國小新上任的校長宋婉榕是第二屆TFT校友;交棒給她的湯燕箏,是光榮國小的教導主任、代理半年校長,也是TFT第三屆校友;居中和跟政府局處和在地組織、關係人協調與行政安排的,則是光榮國小公辦民營的承接單位「林業生基金會」教育組組長、第四屆 TFT 校友蔡名封。

婉榕說,TFT對她而言就像是娘家一樣,在計畫期間擴大她的教育視野,也促使她更深入思考自己想在這個領域成為的角色。燕箏認為,經過兩年計畫以後,在自我覺察能力上很有成長,更可以思考每一個行動背後的思維和脈絡。對他們來說,一路走來不變的是跨出舒適圈、擁抱挑戰的心態,以及透過教育回應自己在乎議題的初心。

這是TFT正在實現的「集體影響力」畫面,這樣的串連和共創,不僅讓校友們在各自的崗位上更有影響力,也推動了整個教育體系的轉變。這不是一個人或一個組織的成就,而是一個團隊以「打群架」方式努力的果實,也是TFT的價值所在。透過一群人共同創造的教育生態系影響力,我們可以一起為台灣的教育未來開創出更多的可能性。
真心話
暖故事
flicking_arrow_prev
flicking_arrow_next
section4_2_left
ONE DAY
section4_2_c1
section4_2_c2
section4_2_c3
section4_2_c4
section4_2_c5
section4_2_c6
section4_2_c7
section4_2_c8
section4_2_c9
section4_2_c10
section4_2_c11
flicking-arrow-prev
flicking-arrow-next
ALL CHILDREN
TFT 歷年招募海報
section4_2_right
section4_2_left
section4_2_right
section4_3_left
section4_3_text
section4_3_right
常見問題
Questions & Answers
QUESTION.01
TFT 的下一個十年?
未來展望
section4_4_more_button
section4_4_more_button2
QUESTION.02
TFT 的下一個十年?
組織永續
section4_4_more_button
section4_4_more_button2
QUESTION.03
如何評估成效和運用捐款?
成效評估
section4_4_more_button
section4_4_more_button2
QUESTION.04
如何評估成效和運用捐款?
財務責信
section4_4_more_button
section4_4_more_button2
QUESTION.05
如何跨域串連與持續創新?
教育創新與研發
section4_4_more_button
section4_4_more_button2
QUESTION.06
如何跨域串連與持續創新?
國際連結
section4_4_more_button
section4_4_more_button2
QUESTION.07
如何跨域串連與持續創新?
生態系經營
section4_4_more_button
section4_4_more_button2
QUESTION.07
如何跨域串連與持續創新?
生態系經營
section4_4_more_button
section4_4_more_button2
logo_footer
保持關注
10043 台北市中正區寶慶路 25 號 2 樓 TFT 辦公室
捐款碼|17747
Copyright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財團法人為台灣而教教育基金會
一起為台灣而教
立案字號|新北教社字第

1060339602 號

公益勸募許可字號|衛部救

字第 1121362348 號

立案字號|新北教社字第 1060339602 號
公益勸募許可字號|衛部救字第 1121362348 號
Copyright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財團法人為台灣而教教育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