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教育不平等
TFT 的看見
十年影響力
我們的故事
Q&A
程度相差
6 個年級
尤其在偏遠地區的挑戰更為複雜
在台灣,同一年級中,成績較好的 10% 學生與較差的 10% 學生之間有六個年級的學力差距,就像同一班上有國中和小學程度的孩子,後者常面臨跟不上的挑戰
。此現象在偏遠地區
更顯嚴峻,孩子除了學習表現外,在學習動機、自信心等都相較都市地區薄弱
。
關於教育不平等
Educational Inequity
教育不平等,
影響同齡不同背景孩子學習落差
尤其在偏遠地區的挑戰更為複雜
在台灣,同一年級中,成績較好的 10% 學生與較差的 10% 學生之間有六個年級的學力差距,就像同一班上有國中和小學程度的孩子,後者常面臨跟不上的挑戰
。此現象在偏遠地區
更顯嚴峻,孩子除了學習表現外,在學習動機、自信心等都相較都市地區薄弱
。
高需求地區
的教育挑戰
輸入
缺乏適切穩定資源投入教育生態系
輸出
難以突破現況找到新的可能性
培力
多元人才
串連教育
生態系
投入
參與
人才賦能學生,也成為學校社區的資源和支持
協力與生態系夥伴推動系統性轉化
人才投入教育生態系長期發展,擴大 TFT 網絡集體影響力
帶動大眾對教育不平等的關注投入,開創更多可能
TFT 的看見
Perspective
TFT 如何拆解和回應
問題背後的問題?
高需求地區
的教育挑戰
輸入
缺乏適切穩定資源投入教育生態系
輸出
難以突破現況找到新的可能性
培力
多元人才
串連教育
生態系
投入
參與
人才賦能學生,也成為學校社區的資源和支持
協力與生態系夥伴推動系統性轉化
人才投入教育生態系長期發展,擴大 TFT 網絡集體影響力
帶動大眾對教育不平等的關注投入,開創更多可能
教育不平等,其實是「社會不平等」問題的縮影
除了教育資源不均等外,教育不平等的挑戰受層層因素彼此連帶影響,孩子需面臨從學校、社區與社會等多元面向的不利因素。
高需求地區
的教育挑戰
輸入
缺乏適切穩定資源投入教育生態系
輸入
難以突破現況找到新的可能性
這是一個橫跨孩子、學校、
社區、社會的系統性挑戰
面對複雜的系統性問題,利害關係人間若沒有好好地理解、協作,並且個別化回應在地需求,高需求地區的教育挑戰容易陷入難以突破現況的循環。
培力
多元人才
串連教育
生態系
投入
參與
輸入
缺乏適切穩定資源投入教育生態系
輸入
難以突破現況找到新的可能性
回應系統性挑戰,
「人」是最關鍵的角色
「TFT 計畫」招募跨領域人才,在高需求地區的國小擔任兩年教師,與孩子、學校、社區和社會共同應對挑戰。長期而言,期待完成計畫的校友,成為促進教育平權的領導者。同時,TFT 也主動串聯教育生態系的多元夥伴,共同發掘回應教育平權的創新可能。
培力
多元人才
串連教育
生態系
人才賦能學生,也成為學校社區的資源和支持
協力與生態系夥伴推動系統性轉化
人才投入教育生態系長期發展,擴大 TFT 網絡集體影響力
帶動大眾對教育不平等的關注投入,開創更多可能
以「人」為核心,
創造多元方式回應教育不平等
十年來,TFT與學校一起培育超過 350 位現場教師,也與生態系夥伴合作,共同應對各種學習挑戰,如:培育跨校初任教師、轉型老舊校舍為教育創新基地、連結企業資源創造學習機會等。此外,更以投資創業或接軌就業的形式,支持超過 250 位校友,持續在教育生態系中發揮正向影響力。
以「人」為核心,
創造多元方式回應教育不平等
十年來,TFT與學校一起培育超過 350 位現場教師,也與生態系夥伴合作,共同應對各種學習挑戰,如:培育跨校初任教師、轉型老舊校舍為教育創新基地、連結企業資源創造學習機會等。此外,更以投資創業或接軌就業的形式,支持超過 250 位校友,持續在教育生態系中發揮正向影響力。
我們如何看待影響力?
How Do We Think About Impact?
人的改變
彼得杜拉克曾說:「非營利組織的經營成果展現於人的改變上。」成立第一年起,TFT 就投入資源於研究追蹤,探討和驗證對不同群體產生的影響。
孩子
學校
社區
社會
關鍵規模
十年來,TFT 持續透過跨域串連和協力,以能夠影響「10%」的關鍵規模
為指標,期許更接近讓每位孩子擁有優質教育和自我發展機會的願景。
屏東
花蓮・台東
雲林・嘉義・台南
苗栗・彰化・南投
十年影響力
Impact
十年來,
累積服務超過 6,900 位孩子
孩子的學習與成長,是 TFT 最在意的核心
TFT 內部長期追蹤顯示,計畫成員的投入,能夠有效培養孩子自信心、恆毅力和自我效能等非認知能力,並且習得其年齡應具備的核心素養與關鍵學習能力,進而提升學習展現,縮小與都市孩子差距,開拓其未來成長的可能性。
六大非認知能力提升
基本學力提升,縮短城鄉差距
社會覺察
會在意其他人
的感受
成長思維
遇到困難會更
努力完成
自我管理
會把該做的事
確實完成
恆毅力
面對挑戰能堅
持不放棄
自我效能
有信心面對
並處理問題
情緒管理
可以控制自己
的情緒
與合作學校協力共育人才,回應孩子多元的學習需求
十年來,TFT 合作學校數增長到合作地區高需求學校總數的 10%,達到帶動系統性影響的關鍵規模,與近百位學校領導人和千名現場老師共同為孩子的學習和成長努力。超過 90% 的合作滿意度以及外部研究顯示,TFT 的參與有助於同校老師的學習,共同打造符合孩子需求的學習環境。
與現場共育人才,並串連教育生態系
2014
年|
8
間
歷年累積合作學校數量
不限於 TFT 計畫,帶動超過 45 萬人次,以不同形式關注或參與教育不平等議題
草創期
預備期
成長期
2013-2015
年
累積總影響人次 3 萬+
2016-2018
年
累積總影響人次 15 萬+
2019-2023
年
累積總影響人次 45 萬+
穩定組織及 TFT 計畫模式,以招募和培育人才至高需求地區擔任二年國小教師為核心。
累積總影響人次 3 萬+
優化 TFT 計畫,並建構更完整的培育機制。同時透過更大規模的大眾倡議和青年人才培育,擴大「教育不平等」議題的影響對象和場域,成功帶動更多青年人才投入。
累積總影響人次 15 萬+
擴大人才培育系統,從在地教師增能到高中生賦能;更串連生態系夥伴和校友,深化在地影響力,從學校內的學生,延伸到社區中有學習需求的孩子,共同打造更完整的教育支持網絡。
累積總影響人次 45 萬+
十年來,TFT 以「人」
為帶動和衡量改變的核心,
逐步朝有利於更長期促進
教育平權的「關鍵規模」前行
跨域串連
與均一教育平台和誠致教育基金會共同成立「Education CoLab 教育創新合作社」,匯集人才與科技、場域等資源協力促進教育均等。
累積連結超過 100 間企業與民間單位投入回應教育現場需求,例如:國泰金控、台積電、Google、Dell、Nike、Ford 等。
政策對話
與專家學者協力向政府和立法夥伴分享教育觀點、舉辦教育政策論壇等,將偏遠地區現場經驗回饋給多元利害關係人。
公私協力
與屏東縣府、國家發展委員會、在地學校社區合作,活化車城鄉閒置校舍,並串連教育資源,打造縣內首座教育創新基地。
與屏東縣教育處、大光國小、均一教育平台合作跨校教師研習,影響屏南半島近 50% 國小及教師增能學習。
參與中研院社會所「COVID-19 對台灣社會之影響」研究,協助蒐集現場教師在疫情間的觀察與經驗,作為相關政策的實證參考。
協辦教育部青年署「青年好政 Let's Talk」公民審議系列活動,提升青年對台灣教育不平等議題的認識與討論。
與教育部、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系合作偏鄉師培碩士專班,共同培育和導流跨領域人才,以正式教師身份投入教育工作。
走入最需要的地方,與教育生態系一起支持孩子的學習和在地教育發展
TFT 合作區域,主要分布於屏東、花東、雲嘉南三大區域,共 9 個縣市,涵蓋了台灣偏鄉國小比例最高的幾個地區。十年來,我們於台南、雲林、屏東與花蓮 4 個縣市,合作超過七年以上,完整回應孩子從小一到小六的學習需求。
屏東
花蓮・台東
雲林・嘉義・台南
苗栗・彰化・南投
屏東
與縣府、國家發展委員會、在地合作,創立「屏東教育創新基地」,匯聚恆春半島教育創新能量
透過夏季明日學校營隊,與在地學校合作,支持學生假期間多元學習
與縣府、學校、教育創新單位合作,辦理在地教師增能課程,增進屏南地區教師支持資源
18
間
累積合作學校數
15
%
佔該地區高需求學校比例
2
千人+
累積服務學生數
屏東
18
間
累積合作學校數
15
%
佔該地區高需求學校比例
2
千人+
累積服務學生數
與縣府、國家發展委員會、在地合作,創立「屏東教育創新基地」,匯聚恆春半島教育創新能量
透過夏季明日學校營隊,與在地學校合作,支持學生假期間多元學習
與縣府、學校、教育創新單位合作,辦理在地教師增能課程,增進屏南地區教師支持資源
與生態系夥伴共同促成從學校、社區擴及到社會的長期影響力
「TFT 是一個具有強烈研究意識的NGO,『教育人力資源重分配』並不是它唯一的目標。
除了為社會提供教育服務之外,TFT同時在內部成立研究追蹤組,希望透過與學術界的合作來評估其運作成效。
若能藉由累積實踐經驗及統整研究成果,進一步形成具體的教育政策建議,則是最終理想。」
—國立臺北大學社會學系教授,陳婉琪
人才動能不止於教育,同時帶動社會創新
「TFT 有兩個 ecosystem,一是教育,另外一個是社會創新。」
-TFT 董事、電通集團企業永續發展合夥人,王馥蓓
回應偏遠地區的教師需求只是起點,十年來,TFT 校友如同種子般散落在各地,與教育生態系夥伴合力,持續為 SDG4 優質教育和其他社會永續目標而努力。
TFT 校友發展路徑
現場教師|
高需求或一般地區教師
永續發展與創新|
投入永續和教育創新,以及相關創業
多元發展|
一般企業任職、持續進修或其他多元發展
公共政策與地方串連|
政府相關部會從事研究或執行者、NGO 政策倡議組織工作者
學校領導團隊|
校長、代理校長、處室主任、教學領導團隊成員
我們的故事
TFT Stories
孩子
Children
因為老師,我想成為更好的自己
70%+
孩子具備基本學力
孩子自我效能感顯著提升
「因為老師,我喜歡上了現在的自己,在老師身上,看到我想成為的樣子。」
—第一屆 TFT 校友蘇文羚學生,若安
「只要想到以前老師都很溫和地對我們,就會覺得發脾氣好像沒有什麼必要。」
-第一屆 TFT 校友黃孟熙學生,鈞翔
「上數學課的時候,我不相信自己可以算對。但在老師的鼓勵下,讓我願意去嘗試自己算,結果我發現自己真的可以。謝謝這些年陪我長大的每位老師,因為你們讓我變成更好的人,我會更努力成為理想中的自己。」
-國小六年被超過 10 位 TFT 計畫成員教過的學生,阿樂
過去在國外研究中看見的好老師帶給學生的長期影響
,如今在第一屆 TFT 計畫校友教過的學生身上被驗證了。
第一屆 TFT 校友文羚、孟熙帶過的學生若安、鈞翔已經大二了,也正一步步往自己想要的樣子和生活邁進。問他們當初和文羚老師或是孟熙老師的相處,都能聽見兩位老師的影響。
若安分享,文羚老師讓自己更有自信,從班上不講話的孩子,到現在能主持大學的系上活動;而鈞翔則提起當年孟熙老師陪自己準備英文演講比賽的過程,從老師身上學到了在團隊中保持溫柔的精神。
另一方面,也不乏國小六年被 10 多位 TFT 計畫校友所環繞教導的孩子,阿樂便是一例。他笑談著自己原本是喜歡發脾氣、很排斥數學的小孩,就這樣在一屆又一屆的計畫校友、以及身旁其他大人的陪伴之下,漸漸地學會情緒管理,成為學弟妹眼中的好學長,在面對數學題目時,也願意提筆先試著算算看;最後,阿樂也期許自己,要好好努力,成為理想中的大人。
真心話
暖故事
孩子
Children
優質教育從來都不只在教室內
150+
屏南地區孩子參與夏季明日學校
99%
家長滿意且願意讓孩子再次參與活動
「我真的好感謝 TFT!我的大女兒今年要升高一,他學習的翻轉就是因為小六時在恆春國小碰到 TFT 老師,讓他開始喜歡學習,讓她到國中一路進步到前 10 名,今年剛考上屏女!」
-第五屆 TFT 校友學生家長
「前陣子一聽到是 TFT 舉辦的暑期營隊,立刻就幫小女兒報名,我知道這營隊一定會超棒的!小女兒從一開始因為跨校害羞,到最後會分享她學了什麼,也看到她主動照顧比她還小的小朋友!」
-2023 年夏季明日學校參與學員家長
「我真的覺得 TFT 太棒,我自己也有教英文,我看到女兒深受 TFT 老師的改變,甚至都曾想說要去申請報名 TFT 計畫!」
-2023 年夏季明日學校參與學員家長
自 2021 年的夏天,TFT 為了迅速回應疫情「停課不停學」對孩子造成的影響,開始培育大學服務隊,對接合作學校的孩子,展開五週在線上一對一陪伴的旅程。希望藉由「夏日陪伴計畫」,彌補偏遠地區孩子們因暑假期間,缺乏學校端的支持,因而導致學力退步的現況,這個計劃在當時獲得廣大迴響。
2023 年初,TFT 更進一步招募來自各地的大學生,經過一學期的培育,包含團隊默契建立、一對一在地教師督導,以及專題式學習教學法(Project-Based Learning,PBL)演練,終於在暑假期間到屏南地區投入為期六週的「夏季明日學校」,培養領導力、品格力、數位力和文化力,讓孩子在長假期間,仍然保有學習的刺激與成長。
TFT對於優質教育的想像與期待,從來都不只侷限於教室內,也不縮限於合作學校中。透過一次又一次串連青年、在地學校和專業老師,TFT 將影響力延伸到學校外與學期結束後,不論是否為合作學校的學生都能獲益,孩子們在炎夏一期一會,他們的蛻變,也不只在老師眼中,更在家長心中。
真心話
暖故事
學校
Schools
小校危機因眾人努力成了轉機
99%
合作學校願意持續為共同願景努力
99%
合作學校滿意與TFT的合作
「TFT 的老師能夠把自己所有能夠貢獻的都貢獻在孩子和學校,所以不是只有我被感動,就是連我們的家長也都是。」
-雲林拯民國小校長,林郁杏
「我來華南到現在八年時間一直跟 TFT 老師同在,對我來說 TFT 跟華南就是密不可分的,我也無法想像把 TFT 從華南移開會變成什麼樣子。」
-雲林華南國小教導主任,楊惠寧
和 TFT 合作第八年的雲林華南國小,原先僅是為了解決學校師資問題引進 TFT 計畫成員,卻因此,本來孤軍奮戰的偏遠學校,找到了並肩作戰的好友,一起將危機化為轉機。
當時華南國小所處的社區,面臨著人口老化和青年外流的結構性問題,學生也陸續流失。但隨著前後八位 TFT 老師一個接著一個投入,與校長、主任、家長並肩前行,一同探索如何更優質地培育孩子,華南國小逐步建立教學品質的口碑,漸漸地由「弱勢」學校蛻變成在地口碑熱烈的熱門學校。
另一個類似的「危機」也發生在雲林拯民國小。該校原本面臨廢校危機,由誠致基金會主持轉型為 KIST 公辦民營學校後,原在校之老師全數離開,但因為有 10 位平均年齡 27 歲、願意看見問題、解決問題的 TFT 校友與計畫成員的加入,將危機扭轉為創新的轉機,藉由積極創造與家長的正向連結,親師共同帶給孩子「學習力」和「品格力」;透過嚴謹的課程設計、融入科技的個人化教學,讓孩子在充滿正向期許的氛圍中,找到自己的學習步調。創辦一年後,學生人數由 19 位提升到 91 位,一個原本凋零的社區,因為一間學校的活化,而重新找回生命力。
真心話
暖故事
學校
Schools
在教育現場,我們互相照映
75+
各地資深教師一同支持人才
80%
孩子認為老師讓學習變好玩
「我常常覺得不是我來幫他們,而是他們讓我更有價值,這兩年的時間不僅他自己改變,甚至是我們這些 mentor,我們相互影響。」
-現任國小教師、 TFT 資深現場督導, 陳權滿
「我覺得 TFT 其實培訓不只是老師個人而已,那種感覺是想要促成一股改變社會力量,我覺得可以看得到溫暖跟希望!」
-現任國小教師、TFT 資深現場督導,楊雅芬
「要燃起柴火,需要不一樣的木頭。如果只有濕木頭,火點不起來;如果只有乾木頭,一下就燒光了。」在南投服務的 Nieqo 老師如此形容 TFT 計畫成員和合作學校的夥伴關係。柴火的譬喻中,「乾木頭」很像 TFT 計畫成員在學校的角色——乘載使命、充滿熱情、非常努力,但有些先天限制,例如經驗不足、非教育本科;多元專業帶來的豐富視野,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就是外行,必須透過和經驗豐富、理解現場脈絡的資深老師相互激盪與提點,才能在學校成為一個好團隊。
退休校長洪春滿回憶起與第五屆 TFT 校友林慧青的相處——慧青剛到服務學校時,春滿校長總會坐在教室後觀課,並在課堂結束後給予建議;慧青雖會想辦法嘗試但常常不如預期,只好一再調整,有衝勁的她總是說:「我今晚一定要想清楚做不好的癥結點在哪,明天不要出現這個問題!」於是,原有4位學習障礙、9 位疑似情緒障礙學生的班級,在慧青盡力提供合適學生的學習策略和教學方法,以及春滿校長和其他學校夥伴協力後,兩年計畫結束時,全班只剩 1 位學習障礙生。
服務第一學期便獲得花蓮縣教師認真教學獎勵的第六屆 TFT 校友陳映璇,也經歷過如此不斷反思與調整自己的歷程。為了回應每位孩子不同的學習速度與需求,映璇除了請益曾帶領過同一群學生的第四屆 TFT 校友鍾定瑜以外,也透過 TFT 督導資源不斷練習討論課程設計。映璇的教學逐漸獲得學校和同校老師的肯定,更於入校第一個學期後獲得花蓮縣教師認真教學獎勵。
慧青和映璇的故事不是特例,而是多數計畫成員的共同經驗,我們帶著「沒有問題學生,只有被問題圍繞的學生」的相信與每個孩子相遇。在自身的熱忱和信念基礎,以及場域前輩帶領下,逐漸精進的教學能力,還有與 TFT 夥伴的傳承滋養,在一個個教室裡與不同的生命交會。不是誰改變了誰,而是多向度的生命交融,如泰戈爾《用生命影響生命》這首詩所言——「把自己活成一道光, 因爲你不知道, 誰會藉着你的光, 走出了黑暗。」在教育現場,我們互相照映。
真心話
暖故事
社區
Community
與體制協力創新,是 TFT 不變的堅持
40+
校友就讀偏鄉師培碩士專班
1,300+
參與屏東基地活動
「TFT 將近 10 年來為屏東培育近 100 位跨域人才,更提供教育人才專業培育,致力於縮小教育城鄉差距。這場因教育而起的地方創生旋風,從屏東恆春半島吹向全台灣,更要翻轉偏鄉教育不平等,謝謝他們沒有被落山風吹走,反而越吹越茁壯!」
-屏東縣長,周春米(節錄自縣長 Facebook 專頁)
「當我們沒有基地這樣一個跨網絡的連結、串連起行動者時,我們就會變成每個人都懷抱著問題、卻找不到解方的狀況。」
-屏東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副教授 王慧蘭
「看見及肯定 TFT 培育系統與浸潤式歷程,而與 TFT 展開合作,期待校友兩年實務經驗後,透過偏鄉師培實驗計畫取得正式老師身份,持續在教育系統帶領改變。」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系教授,林偉文
我們透過一次次與體制的合作,共同打造更涵融和多元的教育生態系。例如 2016 年開始與教育部、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系合作「偏鄉地區國民小學師資培育實驗計畫」,加速導流跨領域人才,以正式教師身份持續投入教育工作。
在恆春這座因交通不便導致教育資源與師資不穩的半島上,因著屏東縣政府協力支持,TFT 找到了車城國小溫泉分校的閒置教學大樓,改造成「教育創新基地」,將「教育孩子的學校」轉化為「匯聚地方教育夥伴的學校」。
2022 年開始正式營運的屏東教育創新基地,是屏東第一個「學校轉型為學校」的空間轉型案例,也成為屏南地區培育教育人才與資源連結的共同空間,例如,透過與政府和學校的合作,我們將「浸潤式的培育系統」帶到屏東,與大光國小合作精進計畫,透過跨校研習,協助體制內的非 TFT 教師熟悉科技融入教學、非認知能力等多元、創新概念,讓不同學校的老師也能在這裡找到志同道合的夥伴,討論各自面對的挑戰和成長。
期待來自邊陲的創新串聯成綿密的網絡,我們便有機會讓更多孩子享有優質的教育,教育不平等這個系統性也將有被鬆動的可能。
真心話
暖故事
社會
Society
一個人走得快,但一群人走得遠
90%+
校友相信自己能夠影響教育不平等
80%+
校友目前仍在廣義之教育領域工作或學習
「TFT 不只把我們當老師送過去,還把我們當成人才培育。計畫兩年都在培養如何從自我領導到領導他人,培養當責、相互合作。」
「TFT 計畫不只是當老師,更可以老師的角色更深入了解我很在意的鄉村議題。」
-嘉義光榮國小教導主任,湯燕箏(第三屆 TFT 校友)
「我們每個人結束後都持續發揮影響力;不是因為我們是 TFT 校友才做到這件事 ,而是 TFT 把這群本來就具備這些特質的人聚在一起。」
-禮德旭創辦人,趙廷軒(第四屆 TFT 校友)
從計畫成員到成為校友,這些種子在不同環境中播下,透過結合彼此的力量,正在共同創造教育改變的持久影響。
嘉義光榮國小新上任的校長宋婉榕是第二屆TFT校友;交棒給她的湯燕箏,是光榮國小的教導主任、代理半年校長,也是TFT第三屆校友;居中和跟政府局處和在地組織、關係人協調與行政安排的,則是光榮國小公辦民營的承接單位「林業生基金會」教育組組長、第四屆 TFT 校友蔡名封。
婉榕說,TFT對她而言就像是娘家一樣,在計畫期間擴大她的教育視野,也促使她更深入思考自己想在這個領域成為的角色。燕箏認為,經過兩年計畫以後,在自我覺察能力上很有成長,更可以思考每一個行動背後的思維和脈絡。對他們來說,一路走來不變的是跨出舒適圈、擁抱挑戰的心態,以及透過教育回應自己在乎議題的初心。
這是TFT正在實現的「集體影響力」畫面,這樣的串連和共創,不僅讓校友們在各自的崗位上更有影響力,也推動了整個教育體系的轉變。這不是一個人或一個組織的成就,而是一個團隊以「打群架」方式努力的果實,也是TFT的價值所在。透過一群人共同創造的教育生態系影響力,我們可以一起為台灣的教育未來開創出更多的可能性。
真心話
暖故事
ONE DAY
ALL CHILDREN
TFT 歷年招募海報
常見問題
Questions & Answers
QUESTION.01
TFT 的下一個十年?
未來展望
QUESTION.02
TFT 的下一個十年?
組織永續
QUESTION.03
如何評估成效和運用捐款?
成效評估
QUESTION.04
如何評估成效和運用捐款?
財務責信
QUESTION.05
如何跨域串連與持續創新?
教育創新與研發
QUESTION.06
如何跨域串連與持續創新?
國際連結
QUESTION.07
如何跨域串連與持續創新?
生態系經營
QUESTION.07
如何跨域串連與持續創新?
生態系經營
保持關注
10043 台北市中正區寶慶路 25 號 2 樓 TFT 辦公室
捐款碼|17747
Copyright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財團法人為台灣而教教育基金會
一起為台灣而教
加入 TFT 計畫
加入執行團隊
成為志工
捐款支持
了解更多
TFT 故事棧
TFT 觀點
年度報告
研究報告
聯絡我們
我有疑問
課程、分享邀約
成為合作學校
成為企業/基金會支持夥伴
立案字號|新北教社字第
1060339602 號
公益勸募許可字號|衛部救
字第 1121362348 號
立案字號|新北教社字第 1060339602 號
公益勸募許可字號|衛部救字第 1121362348 號
Copyright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財團法人為台灣而教教育基金會